第一,看音像製品屬於哪一類出版物,檢查相應標識和批文號。不論是進口版、引進版,還是國內版,都必須貼有文化部的“音像製品防偽標識”。此外,原裝進口版貼有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的“進口原版音像製品仿偽標識”;引進版要有國家版權局批準的版權合同登記號和引進號。
第二,看引進版和國內版的音像製品有沒有規範的出版記錄。如出版單位名稱、版號(標準格式為ISRCCN-出版社編號-年份-製品編號-0或00/A或V.分類,如ISRCCN-F27-95-325-00/A.J6)。有些盜版音像製品的出版單位或者版號更是偽造的,或者是盜用的。
第三,看引進版和國內版光盤本身有沒有SID碼。此碼用於識別光盤生產線來源,每一合法光盤生產線均必須有此蝕刻號碼,其形式為IFPI××××(國內生產線為英文小寫字樣ifpi)。
第四,看外包裝質量與規範標識。一般而言,盜版者為了降低成本,會採用簡易包裝,或者包裝印刷質量粗糙低劣,字跡模糊。流行歌曲採取將不同歌星的節目匯總在一起的“拼盤式”,懷疑其為盜版製品的可能性較大,因為要分別取得這些歌曲著作權人的授權工作量大,國際上一般不這樣做。
|